点击阅读全文

精彩节选

第13章 兵部的烂账 “陛下,小臣知罪,小臣知罪,小臣也不知道哪个周允乐为人如此卑鄙无耻,小臣秉承着陛下仁德爱民的原则,才对他既往不咎,岂料他变本加厉,是小臣一是疏忽,请陛下饶命!” 哎哟卧槽,这个时候还在狡辩,看来不进棺材不落泪。 他也懒得在多问,给骆养性使了一个眼神,骆养性从背后拿出一把锤子。 旁边几个锦衣卫将陈忠行摁在地上,陈忠行一脸懵逼,还没有搞清楚状况,骆养性的锤子已经捶在他的手背上,直接将他的手背骨捶得凹陷下去,手背骨裂开。 陈忠行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他完全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在乾清宫里对自己用刑。 这里可是乾清宫啊! 对于穿越者来说,哪有那么多规矩。 朕现在就只想知道背后到底他娘的是谁在搞鬼。 这一锤子下去,陈忠行不停惨叫:“陛下,是有人跟小臣说要放了周允乐的。” “谁?” “是......是闵大人,是闵洪学闵大人!” “胡说!他一个兵部郎中,你是地方县令,你们二人毫无关联,他怎么会唆使你做这种事!” “陛下,真的是闵大人,他是小臣的推荐人,两年前就是他推荐小臣任的易县知县,他的话小臣不敢不听。”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道:“王承恩,立刻去吏部查陈忠行的推荐人。” “是!” 大明朝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不通过内阁审批直接由吏部任命,可以说全国的知县,知州这些官员,那都是出自吏部之手。 吏部呢? 吏部里一个个也都只是普通人啊,不可能掐指算的,也不可能知道哪些人有才能哪些人无才能。 所以官员举荐就成了一种常态。 大明朝的耗羡、税收加派又有许多油水,身居上位的人不能直接捞到,上面的人当然想安插自己的人下去。 于是就各种和吏部搞好关系,给吏部推人下去。 这陈忠行就是这么上知县位置的,这两年来,也给推荐的人上供了不少钱,上面有人罩着,他自己在下面办事也文档。 陈忠行颤颤惊惊,疼得他眼泪哗哗出来了:“陛下,是真的......是真的,是闵大人让小臣这样做的,小臣也是被逼无奈啊!” 崇祯摆了摆手:“带下去录口供吧。” “是!” 陈忠行被锦衣卫拖了出去,凄厉的叫声还在外面回荡:“陛下饶命......臣是冤枉的......” 崇祯重新坐回去,揉了揉太阳穴,一个人坐在那里发了会儿呆。 不多时,王承恩便将吏部的备案取过来了。 “皇爷,请过目。” 崇祯打开一看,好家伙,还真是闵洪学那厮推荐的。 崇祯依然先不下主观判断,只是道:“去将闵洪学叫来。” “是。” 王承恩走之后,崇祯又开始写他的《矛盾说》。 闵洪学接到传召,便立刻到了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 “闵爱卿,朕问你一个问题。” “请陛下明示,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不是朕让你们吃太饱了?” 闵洪学微微错愕,一脸懵逼地看了一眼皇帝,随即立刻低下头,不太明白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陛下,微臣愚钝,不知圣意何为,还请陛下明示。” “要明示?好,朕来问你,易县的知县陈忠行你可认识?” 闵洪学全身一震,手心立刻冒冷汗起来:“陛......陛下,臣不认识,这大明朝有一千四百多个县,每一个县的知县都是吏部安排的,臣是兵部郎中,臣怎么会认识呢。” “不认识?”崇祯目光锋利地盯着闵洪学,将吏部的备案扔下去,淡淡说道,“自己先看看。” 闵洪学微微一怔,从地上捡起来一看,脸瞬间苍白如纸。 他迅速调整了一下状态,硬着头皮挤出笑容说道:“臣想起来了,是易县知县陈忠行!陛下恕罪,臣最近没有睡好,刚才一时间没有想起来,毕竟两年前臣推荐的他,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 “很久没有见面了,书信倒是来往频繁?” “臣......臣不太明白陛下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崇祯突然将手中的笔砸下去,砸在闵洪学身上,提高了音量,“知不知道什么叫欺君之罪!” “陛下息怒,臣确实不明白。” 这时,王承恩又走了进来,将骆养性对陈忠行的审问笔录呈递了上来。 崇祯快速扫了一眼,直接扔到闵洪学面前:“自己看!” 闵洪学双手颤抖拿起来看完,面如死灰。 但如果你以为他立刻就认罪,也太小瞧大明朝文官的本事了。 他连忙一脸正气,大义凛然说道:“陛下,这是诬陷,这是赤裸裸的诬陷啊!陛下!臣怎么会做这种事,臣是忠于陛下的,臣日日夜夜都在想着为陛下分忧!” 崇祯剑眉一抬,又从桌上翻了一份都察院给过来的弹劾的奏疏,扔下去:“自己再看看!” 闵洪学额头上都在冒冷汗,拿起那奏疏迅速扫完:“陛下,臣......” “还不够?”崇祯又拿出吏部昨晚呈递上来的奏表,扔下去,“再看看。” 闵洪学已经面色发青,脸上的表情就像戴了一张面具一样难看。 “臣......” 都察院弹劾闵洪学在今年辽东之战中运输粮食私扣军粮。 新上任的吏部郎中刘若宰弹劾闵洪学在今年辽东军粮中,并未完成任务,辽东收到的粮食少了3000石(36万斤)。 还没完,派到宣府的调查小队今天早上送回来的消息,宣府今年的粮食统计缺口达3万石之多,再多次粮食交接备案上,都发现了闵洪学的签字和盖章。 追查了三处,实际收到的和文件上的都不相符。 “臣是冤枉的......” 崇祯怒拍桌案,霍然站起来说道:“到现在还敢嘴硬!来人!给朕拖下去严加审问!”
第14章 朝局之变 “陛下!陛下......” 闵洪学被带下去。 又一个兵部郎中被带下去了,这下许多人是真的睡不着了。 人们甚至不知道闵洪学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起来的。 一天之后,才从宫里的小太监那里传来一些断断续续的消息,说是好像与宣府的事情有关。 后来又从都察院传出来消息说与辽东的军粮有关。 一时间,朝堂风声鹤唳起来。 最近又是敏感时期,监察院、都察院、吏部,这三个部门,一个都没有闲。 监察院盯着宣府,都察院因为驿站的事情还在喷口水,吏部则在考核兵部的政绩,鬼都知道在抓问题,搞事情。 而随着易县的事情的慢慢平息,朝堂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 十二月初八。 通政使韩爌拜访了内阁次辅钱龙锡的府邸。 韩爌道:“现在朝局动荡,陛下要严查宣府案无疑,不知道接下来会有多少官员被查抄,但对我们来说,一定是一个机会。” 钱龙锡让下面的人去门口值守,谁来了都不见。 他说道:“年后新农政必然会大量铺开,按照新农政的发展势头,每一个州府都需要配置常态化的通判,这个职位至关重要,他在一个州府里负责了农业的建设。” 韩爌叹了口气,自从今年年初新政以来,朝局的天平已经越来越向新派在倾斜。 不过朝堂的势力向来复杂。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有意为之,至少重用袁崇焕,让朝堂的势力是非常微妙的。 韩爌此次来找钱龙锡,就是来谈论关于明年新政推荐官员一事的。 而这事,又牵涉到袁崇焕。 为什么这么说? 袁崇焕今年在辽东打了一场大胜仗,虽然伤亡重大,但拿回了广宁,这个功绩,比他之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还要大。 可以说袁崇焕是最近朝野风头非常盛的一个人。 要知道,袁崇焕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辽东督师了,并且加了兵部尚书的头衔。 他虽然在辽东,但按照大明朝的制度,过几年肯定会调回来。 站在一个旁观者来看,其实袁崇焕现在已经不能严格算是孙承宗的人了。 为什么这么说? 从孙承宗卸任辽东督师后,袁崇焕上任,军制上的新格局已经形成了。 朝堂上,现在可是有不少人私下巴结袁崇焕的。 而与袁崇焕关系最密切的是谁? 钱龙锡! 在正统的历史上,袁崇焕因为己巳之变,以及各种复杂的原因,被崇祯凌迟处死,钱龙锡也是因为与袁崇焕走得太近,受到了牵连。 韩爌想了想道:“钱兄,你与袁督师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下以为,在这个风口上,应该借助借助袁督师,来为咱们大家做谋划了。” 钱龙锡微微皱起眉头来:“韩大人的意思是?” “袁督师声望正隆,现在朝中有不少人是想亲近袁督师的,若是袁督师能站在我们这一边,明年新政的官员举荐,我们必然可以占大头。” 他说的不无道理,新政的官员上任到地方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吏部指派。 但是吏部指派的标准怎么来? 吏部也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仔细核查,当面询问,毕竟许多人根本不在京师,要来一趟也很麻烦。 这个时候,许多地方官其实是官员们内部推荐的。 尤其是知州、知县这些四品以下的官员。 推荐的人越多,当然就越有说服力。 这也是在天启朝前期,东林党很强大的原因,因为你如果不是东林党,可能连官都没有机会。 当然,这也是阉党后来强大的原因,因为阉党才会推荐阉党。 因为辽东战事,袁崇焕成了炽手可热的人物,刚好钱龙锡与袁崇焕关系非常不错。 按照韩爌的意思就是,将袁崇焕拉拢过来,势必对明年新政官员的任命有很大的影响。 钱龙锡想了想道:“韩大人说的有道理,不过某正在想着,若是我们的人能安排进入都察院,后面许多事情就都好办了,别忘了,最近都察院也很紧张,皇帝陛下对曹思诚非常不满。” 韩爌想了想,突然道:“我倒是有一个主意,若是曹思诚真的被陛下换了,我们可以合力推荐曹于汴担任左都御史,杨所修私德有问题,到时候如果有人举荐杨所修,我们联名反应,随后保举曹于汴上任,一旦曹于汴能上任左都御史,杨所修必然在都察院待不长了。” “只要我们掌握了都察院,往后再扶持我们自己的人,不在话下。” 钱龙锡道:“把杨所修搞走,我们可以联名弹劾他行为不端,他必然也收过钱。” “如此甚好,钱兄你来去联系袁崇焕,我来去收集杨所修的罪名,对了,兵部最近肯定会有空缺出来,准备好人选吧。” 钱龙锡突然道:“闵洪学的事呢?” “放心,他的事情,与我们没什么关系,要查也查不到我们。” 十二月初九,小雪,早晨。 闵洪学的供书完完整整放在崇祯的御案上,崇祯仔仔细细看完。 闵洪学罪名有三: 一、辽东军粮调派,私吞军粮3000石粮食,与刘延元他们不同,这3000石粮食的去处并不是去了建奴那里,而是卖给了喀喇沁部。 本来现在大明与蒙古右翼部族是联盟关系,而且还打开了互市,按理说卖给喀喇沁部粮食也属正常。 可这丫的卖的是边境的军粮,就这一条罪就是死罪了。 二、宣府的军粮差额高达3万石,这是调查小队在宣府调查出来的结果。 宣府每年的军粮总共有多少? 30万石! 十分之一的缺口! 这笔粮食的去向,是在张家口卖出去了,呈报给当地的商人,卖出去的,至于到底是卖给蒙古人了还是建奴了,到目前还没有查清楚。 这也是死罪。 三、故意煽动易县的暴乱。 这件事其实有偶然因素在里面,闵洪学本来没想到煽动暴乱,仅仅只是想着让周允乐去那里整点事出来,吸引一下朝廷的注意力,提醒皇帝陛下,您的新农政现在其实很脆弱,还是老老实实把注意力放到新农政上来吧。 岂料丫的那个周允乐以前过嚣张跋扈的生活习惯了,这件事完全朝失控的方向再发展。 那个陈忠行也出乎他的意料,竟然明目张胆包庇到那种程度了。 >>>>点击进入搜索【我在大明当暴君】继续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