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我爹是朱元璋 类型:军事历史 作者:十年书虫 角色:朱植辽王 强推热门军事历史小说《我爹是朱元璋》,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十年书虫”。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按照自己那残余的记忆来看,现在是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五日,太子朱标是去年薨的,然后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了。而今年二月,京师发生了一件超级大事件,被称为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自己是正月十八离京就藩的。不仅仅是他,其他几位适龄的藩王也在此前后几天都就藩了。看来老朱是早有预谋的,故意支开他们这些成年的皇子。为什么说故意呢?如果自己之前收集资料没有记错的话,今年蓝玉案暂且告一段落之后,六月份老朱就通知各地的藩王,九月份回京城,然后说了些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

评论专区

诸天从茅山开始:三观不合 帝国苍穹:这个创意疑似钢铁苍穹呀 狂狮少帅:没有人喜欢我们,无所谓! 所有人喜欢我们,还是无所谓! 我爹是朱元璋

《我爹是朱元璋》精彩片段

第5章


按照自己那残余的记忆来看,现在是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五日,太子朱标是去年薨的,然后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了。

而今年二月,京师发生了一件超级大事件,被称为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自己是正月十八离京就藩的。

不仅仅是他,其他几位适龄的藩王也在此前后几天都就藩了。

看来老朱是早有预谋的,故意支开他们这些成年的皇子。

为什么说故意呢?

如果自己之前收集资料没有记错的话,今年蓝玉案暂且告一段落之后,六月份老朱就通知各地的藩王,九月份回京城,然后说了些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

这是巧合吗?

不是,朱植可以肯定,绝对不是。

这就是老朱故意这么安排的,防止有皇子求情或者牵连其中,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恐怕,在老朱心里定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那一刻,蓝玉等一批桀骜不驯的功勋名将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可能就没有蓝玉案,毕竟朱标不但拥有最正统的太子身份,还施恩于很多桀骜不驯的大将,那些人对他都是感恩和服气的,可以掌控这些人。

比如蓝玉,朱标就曾多次施救于他,要不然凭他那个性格,早就死在老朱手上了,所以蓝玉对于朱标是非常感恩的。

但是他一去,朱允炆那柔弱的性格可镇不住这些开国大将,老朱显然也是看清楚了这点,所以才痛下杀手,替他的皇太孙扫清上位路的所有阻碍。

老人家的心思真是厉害啊,霹雳手段更是让朱植心有胆寒,不愧是历史上得位最正,最草根的一位开国皇帝。

“哎。”朱植轻轻叹了一口气,作为地球上那个网络作家朱植,他是对这些名将的陨落有些惋惜的。

但是,作为现在的朱植,他的内心是有些如释重负的。

为什么呢?

因为自己虽然是皇子,但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头上还有那么多哥哥呢,正常流程下,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的头上。

更是不可能得到那些开国大将的支持。

自己现在已经决定走那条只能向前,没有退路的道,这些人活着也是自己的阻碍,老朱现在帮自己除掉了也好,给自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他的这声叹息带着太多复杂的情绪,连朱植自己也理不清楚原因。

他又想到了自己就藩的这一路历程,他们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跋涉才从南京来到辽东大凌河堡。

之所以用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有原因的。

他们这一行人可不仅仅是只有军队,还有王府属官的家属,他们是拖家带口一起的。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不超过1000人,剩下的至少两三人,多的一家十几口人的都有,整个队伍人数加起来有数万人,绵延十几里地,其中还有不少老弱妇孺。

每日行进速度基本上都控制在15公里到18公里之间,而且他们走的都是官道,路况还算可以,要不然会更慢,但是总会遇到不好的天气,耽误一些时间。

而南京到广宁的距离却有1400公里以上,要是放在现代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在这个年代,却需要花费三个多月的时间,好在有京杭大运河,虽然北平这里有些地方还有些淤塞不通,但是他们一行人也却只用了十五天就从南京到达了北平府。

然后,从北平府一路出山海关,到辽东大凌河堡,这段更短的路程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应该做哪些准备呢,从时间上来看,洪武三十一年老朱去世,自己只有五年多的时间了。

首先,必须有一支忠于自己,而且能打胜仗的强军,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记忆中王府内的左长史薛凯是老朱派过来辅助自己的,但是,与此同时也是监控诸藩王的,每个藩王都有一个这样的长史。

他们负责整个王府的政务,同时还有权利不经过他的允许直接给老朱上奏藩王的情况,所以这个人必须收为己用,要不然就只能让他莫名其妙的消失。

正所谓,无毒不丈夫,朱植已经非常快速的带入了辽王的身份。

最后,掌控了王府和军队还不够,他还需要大力发展封地内的经济、民生,只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锻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获得百姓真心的拥戴。

这三件大事就是他未来一段时间要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还要应对周边的异族,毕竟这才是朱元璋分封他们这些塞王的原因。

根据记忆,他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大凌河堡,而他的封国是在广宁卫,还在大凌河堡的北边,但是现在的广宁城并没有王府,又是寒冬,只能等冬季过去之后才能开工,所以他们才暂时停留在这里。

第二天一大早,朱植醒来,在云霓和云裳的帮助下穿好衣服,掀开营帐的帘子,一道冬日的暖阳照射在他年轻稚嫩的脸上,让人非常的舒服。

朱植情不自禁的伸了一个慵懒的懒腰,活动了一下身体,感慨道:“今天可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王爷,这可是最近几天最好的天气了呢。”云霓笑着应和道。

“是啊,都阴沉了好几天了。”

“王爷,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洗漱用品。”云裳递过来一个木头牙刷,上面还有一些粉末一样的东西。

看了一眼对方的耳垂,没有痣,朱植好奇道:“云裳,这上面的是何物?”

这两个双胞胎,昨晚他已经了解了,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好在衣服颜色一直不同,外人也能区分。

但是朱植昨天注意到,云霓的耳垂位置有一个很小的痣,而云裳却没有。

“王爷,这是用升麻,地黄等九味草药制作而成的牙粉,有乌发固齿的作用,许良医为您配制的,是您之前一直在用的。”云裳不疑有他,解释道。

朱植恍然,原来老祖宗这么厉害,早就发明了牙刷和类似牙膏一样的东西了。

朱植接过牙刷开始洗漱,可能是习惯了现代的刷牙方式,他稍微用力过猛。

“嘶~”一股血腥味顿时充满了口腔,他往外吐了一口,果然全是血,这牙刷用的是马尾毛,挺硬的,初次使用非常不习惯。

“王爷,您太用力了。”云裳一旁提醒道,也感觉王爷从昨晚开始就变得很奇怪。

“你们在帐外等本王,不用进来。”朱植用水简单的漱了一下口,放下牙刷子,就返回了自己的营帐了。

第6章


打开淘宝平台,输入牙刷。

刷的一下,出现了无数各种各样的牙刷,颜色各异,还有电动牙刷。

这才是牙刷嘛,朱植微微一笑,开始挑选起来。

“这个不行,太贵了,现在应该注意节省,只是刷牙而已,这里随便哪个都比那个好,牙膏也选便宜点的。”朱植嘀咕道。

“对了,再给那两个小丫头买两个粉色的牙刷。”作为自己的贴身侍女,朱植还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她们,要让她们知道,肯定会非常感动吧。

“27元十支,各种颜色都有,挺便宜的。”朱植连忙加入购物车。

“佳洁,17元四支,可以。”

买好牙刷、牙膏,朱植点击购物车准备结账,他现在账户上可是有一万元的余额呢,这点小钱不算什么。

“叮!消费金额不满1000元无法购买。”一个弹窗突然跳了出来。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好???

朱植的笑脸瞬间僵住。

“艹,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朱植无语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潜规则,刚才说明上可没有这个要求啊。

还真是全靠自己探索了。

无奈,朱植没有任何底牌反抗,那就只能选择接受了。

“还需要什么呢?”朱植沉思着。

对了,草纸,一直听说古代人上厕所用的是那玩意,想想都不寒而栗,菊花收紧。

卫生巾,恩,给云霓和云裳准备,相信她们会喜欢的。

巧克力,糖果,泡面,明初辽东地图,现代的地图肯定比古代的更加直观,虽然可能不是完全准确,但是大部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再实际对照一下即可。

地图对于他未来在辽东的工作非常有用。

再买一张世界地图。

还有什么呢?

得了,干脆多买点这些生活用品,反正价格也不贵,送给王府的手下和中护卫那些军官还能收买人心。

至于这些东西怎么来的,朱植不会说,别人问他也不会说,作为王爷,他不说,除非皇帝,没有人可以逼迫,所以,就算大家再好奇,也只能忍着或者自己脑补。

也许脑补着,流传着,这些货物就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出处,别小看古人的八卦和编故事的能力,那么多的神话传说不都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吗。

他买的都是现代工业品,价格还是非常便宜的,尤其是他不需要看重任何品牌,选择了一些性价比非常高的商品,零零整整凑了1022元,加上快递费2044元,总计3066元。

身价瞬间缩水三分之一,这钱真不经用,看来必须想办法增加自己的收入了。

他没有选择那张限时八折券,反正还有两天多时间,这点钱就用了,太不划算了。

帐外。

“云霓,云裳,这是赏你们的,拿着。”朱植将牙刷,牙膏递给了她们。

至于卫生巾,暂时没有送,这里不方便,周围还有男守卫,以后有时间私下里再说。

“王爷,这个好像牙刷子呀?但是很好看呢?”云裳相对性格更加活泼一点,立马接过朱植递给她的东西,好奇的打量着。

“谢王爷。”云霓谢过之后,也接了过去。

“没错,这就是牙刷子,而这个叫牙膏,和牙粉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味道更好。”朱植指着佳洁牙膏说道。

味道更好,但是作用却未必有明朝的这个牙粉好,这点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牙膏?”云裳十分疑惑的摆弄着那个纸盒子。

朱植微微一笑,拿起自己那个牙膏说道:“你们看我,本王是怎么用的,一看就学会了。”

说完,朱植熟悉的打开纸盒子,取出里面的牙膏,又熟悉的取出自己的牙刷,打开牙膏盖子,往牙刷上习惯的一挤。

再从云霓手上拿过水杯,开始重新刷牙,看了一眼两女,说道:

“看清楚了吗,就是这么用。”

“呀,王爷,您嘴里怎么吐泡泡了?”云裳瞪着萌萌的大眼睛看着朱植的嘴角,感觉十分好玩。

神他马吐泡泡。

“不用管这些,你们学会了吗?”朱植问道。

两人点了点头,看上去很简单:“学会了。”

“那都试试。”朱植说道。

两人立刻按照自己的记忆开始尝试,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啊,叫眼睛学会了,大脑也学会了,但是手没有啊。

看上去十分简单的事情,对现代人都习以为常的动作,但是在两女这里显得非常笨拙,好在两人确实聪明机灵,最终还是做的有模有样的。

然后,军营中不远处的士兵就时不时的好奇看向这边,不知道王爷和两位侍女在做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山羊胡子,大概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面带微笑的走了过来,抱拳朝朱植深深的鞠了一躬行礼道:

“臣薛凯,参见王爷。”

“免礼。”朱植抬了抬手道。

“王爷,您这是在做什么?”薛凯好奇的看了一眼朱植,又看了一眼两个侍女,云霓和云裳见此纷纷行礼,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嘴角都是泡沫,有些不雅观。

“哦,本王正在洗漱,这是本王新得到的好物件,叫牙膏还有牙刷,等会本王也送薛长史一份。”朱植说完,

“臣谢过王爷。”薛凯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受了,他也是对此非常好奇的。

“请薛长史稍后,待本王洗漱完,再和你交谈。”朱植说道。

“王爷请。”薛凯点了点头,站在了旁边好奇的看着。

而朱植则开始快速的刷牙,洗脸,两女早就已经收起了牙刷牙膏开始在一旁服侍朱植了。

营帐内,朱植坐于上座,薛凯坐于左下首的位置,两人桌前都放了一碗热腾腾的茶。

朱植喝了一口茶,暖了暖身子问道:“不知薛长史这么早来本王这里所为何事?”

薛凯抱拳道:“王爷,臣是想要问一下,我们需要在这里驻扎多久,是等开春,扩建了王府之后搬去广宁城,还是现在过去?”

朱植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薛凯,这好像是在考验自己啊,想看看自己是怎么选择。

了解过这段时间史料的朱植是知道的,像他这样的藩王,是需要到封地就藩,哪怕是入驻临时王府之后,才能召见封地内的文臣武将,正式开始王府工作。

而在此之前,他仅仅是王爷,还不能行使藩王之权。

朱植表情严肃道:“自然是先去广宁卫就藩,然后巡视边境,尽快给父皇汇报这里的情况,不能让父皇久等,这是本王的职责,也是为人子的孝道。”

“王爷英明仁孝,是辽东之福。”薛凯眼中精光一闪,面带笑容抱拳道。

显然,这是对朱植的表现非常满意,如果这个时候有忠诚度这样的指标的话,他的忠诚度一定出现了上涨的情况。

第7章


“本王等下要用早膳,薛长史留下来一起吧?”朱植邀请道。

“臣已经吃好了,多谢王爷。”薛凯起身准备告辞。

“吃过怎么了,再吃点,正好本王还有一些事情要与长史讨论一下。”朱植正想着怎么收服眼前这人呢,怎么会放他离开。

“不知王爷有何事,臣一定知无不言。”薛凯应道。

“边吃边聊。”朱植热情道。

饭桌上,薛凯只坐了半边屁股,有些紧张,他发现王爷好像一夜之间变了很多,但又说不上来是什么变化,但是感觉是变好了。

这对他来说是好消息,毕竟作为辽王府左长史,他的命运和朱植是联系在一起的,朱植的成就越高,他将来的成就也会越高。

相反,他的日子也会非常难过。

“薛长史,你觉得辽东这个地方怎么样?”朱植虚心请教道。

薛凯沉思一会说道:“辽东都司(辽东都指挥使司的简称)这个地方优劣并存,劣处是地广人稀,冬日漫长,条件恶劣,而且周边异族环伺,粮草等生活物资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运输过来,非常不便。”

“好处在于,这里扼守南下要道,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守住这里就意味着守住了大明的国门,可以为陛下分忧,能够建功立业,陛下素来重视这里。”

朱植不置可否,点了点头道:“薛长史说的不错,不过本王还有些不同的看法。”

“辽东都司地广人稀意味着这里没有很强的本土势力,不会阻扰本王未来的政策,而且地广人稀也只是暂时的,只需要移民实边就能解决。”

明初的藩王,尤其是北疆的九大塞王权力还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直接干涉境内的行政事务,和军事事务,这是永乐之后的藩王所没有的。

这一点来看,老朱虽然对那些臣子非常苛刻,鸟尽弓藏,但是对自己的家人却是极好的,纵观历史所有皇帝,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赶得上老朱同志的了。

“另外,这里冬日漫长不假,但是这里有肥沃的辽河套平原,只要经营好这里,这里就能成为整个辽东的粮仓,实现自给自足,彻底解决补给线过长的问题。”

薛凯精神一震,没想到王爷小小年纪居然有这样的见识,虽然在他看来王爷的想法还是有些理想化,于是说道:

“王爷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想要经营好辽河套,首先需要处理好与周边异族之间的关系,消灭北元残余的几个万户府的势力,否则他们经常过来骚扰,会给我们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朱植点了点头,认可了薛凯的说法,同时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问道:

“薛长史以为北方的这些异族如何,我们以后应该如何处理和他们的关系?”

薛凯沉思半晌说道:“我们的西面是宁王的封地,大宁卫,异族是已经归顺大明的福余卫,泰宁卫和朵颜卫,可以作为屏障帮我们挡住鞑靼的入侵。”

“东面是李成桂刚刚建立的朝(zhao)鲜,他们刚刚请求陛下册封,成为我们大明的藩属国,威胁不大,但是他们的野心很大,也不能不防。”

“还有东北的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等部落,以及残余的几个北元万户府都是我们的威胁。”

“王爷只要练好兵,以后扫平北方的那几个残余的北元万户府,其它异族自然摄于王爷的兵锋,不敢越境挑衅。”

朱植摇了摇头,苦笑道:“这只能解一时之患。”

“不知王爷是何意?”薛凯疑惑道。

朱植放下筷子,让人收了早膳,喝了一口茶说道:“本王在来就藩的这一路上一直思考一个问题。”

“商周之戎狄,秦汉之匈奴,魏晋五胡乱华,盛唐之突厥,大宋之契丹、鲜卑、女真到后来的蒙古,从古至今,北方异族就没有断过,而且从来都是我们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一旦我们国力衰弱,他们一定会上来咬上一口。”

薛凯稍微想一想,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确如王爷所说,北方异族一直是我中原王朝的大患。”

“现在我大明立国不久,军力强盛,他们自然被压得无法抬头,但是未来呢?未来这些女真,鞑靼,瓦剌或者以后其他什么异族,会不会再次成为我大明最大的敌人,北方会不会再次出现一个像蒙古一样的势力?会不会在我大明衰弱的时候咬上我们一口呢?”

说到这里,朱植用力点了点头,用坚定的语气说道:“几乎可以肯定,会。”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来彻底解决北方的隐患,让中原从此高枕无忧,再也不受北方异族的威胁。”朱植说着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

薛凯受到朱植的影响,也有些热血沸腾,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没想到王爷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大的抱负,真是大明之幸啊。

如果真的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壮举,那无疑是会成为超越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存在,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到那时,就真的死而无憾了。

只不过。

薛凯放低姿态请教道:“王爷可想到什么办法?”

问完,他自己就有点后悔了,这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问题,多少能人贤达都没能解决,难道王爷可以,这不是让王爷下不来台吗?

刚想补充一句,就看到朱植点了点头,他既感觉不可思议,又莫名的期待,想要听听到底是什么方法。

朱植加重语气道:“唯有釜底抽薪,北方异族靠的就是这辽阔的北疆休养生息,只要北方没有了异族或者他们没有了这块休养生息的土地,这个隐患自然就解除了。”

一个是人,一个是地,没人没地自然就不存在威胁了。

薛凯一愣,随即脸色有些骇然道:“难道王爷是想屠杀所有北方的异族?这太有伤天和了,而且北方这些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疆域太大了,再说他们的战力也不弱,就算真的想要将他们屠戮殆尽也是极难的。”

朱植摇了摇头:“杀戮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而且我们不可能真的杀光所有异族,几十年后,春风吹又生,所以这个方法不能根治。”

“那王爷的意思?”薛凯疑惑道。

第8章


“本王这段时间想了很多,总结了几个方法,本王叫它,平胡七策,如果本王说的不对,或者有不足之处,长史也可以提出来或者补充。”朱植重新坐下喝了口茶说道。

薛凯更加好奇了,不过他没有打断朱植的讲话,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更加认真的倾听着,不想错过哪怕一个字。

“第一,削弱长城的作用,改防御政策为进攻政策,一边向北征服鞑靼、瓦剌和女真这些异族,一边修路、筑城,将北疆继续向北推移,釜底抽薪,不停的压缩,直至最终消灭异族休养生息的空间,让这广袤的北疆彻底成为我大明的土地,这个做法耗费甚大,耗时甚广,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努力,需要作为一项百年国策来执行。”

“第二,征服的那些异族,杀掉太可惜,也有伤天和,我们可以迁移女子和孩子以及愿意接受汉化的异族到大明两京十三省下面的各个村落,一定要分散开来,每个村子只允许有一个或者极少量的异族,让他们和当地人通婚,不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然后一视同仁,接受大明的汉化教育,如此只需要两三代人,这些人就会忘记过去,只知道自己是大明百姓了。”

薛凯听了第二策,眼前一亮,脸色通红,有些兴奋过度,这个方案非常有可行性,大明的人口十倍于异族,这样一分散,他们就再也无法聚集在一起了,无法聚集在一起,自然也就无法闹事。

而且,教化异族,一直就是他们这些文人所追求的一项功德。

只需要下一代,最多两代人,就能将这些人完全同化了。

“第三,将那些凶悍的,反抗极其强烈的杀掉一批领头的,剩下的一批群龙无首可以组建奴隶工兵营,来帮我们修路、筑城,不但能够减轻我们的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也不用造成太多杀戮,让他们做到死即可,其中表现好的,有归顺倾向的,过几年或者老了之后也可以送到两京十三省下面,这是给他们希望,减少反抗的压力。”

“第四,那些愿意归顺,两京十三省暂时无法消化的剩余异族,可以进行拆分,放入北方新筑的城池内,一边进行汉化教育,一边彻底改变他们游牧民族的本性,但是这个做法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必须移民实边,必须保证新筑的边城内,明人的数量至少三倍于异族,这样才能彻底同化他们。”

“第五,一旦我们这么做,肯定会受到北方异族的抵制,甚至联合,我们需要开放互市,让他们习惯不用抢夺就能很好生活的日子,拉拢一批,消灭一批,分化瓦解,步步为营,这是一项长期国策,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太过冒进,否则容易出现漏洞,而且会出现消化不良的后果,温水煮青蛙才是上上之策。”

当然了,如果这件事情让朱植亲自操刀,有淘宝系统的帮助,肯定不需要这么长时间的,因为他的背后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和技术革新,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

“第六,汉化工作不是谁都能做的,需要为此特别成立一个专门的汉化部门,专门负责和统筹这项长期国策,让它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

最怕的就是朝令夕改,或者外行人胡乱指挥。

“第七,那些异族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所以还需要单独组建一支强大军队来扫荡这些异族,震慑异族,这支军队必须全部脱产,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增加他们的战斗力,意志力,耐力和执行力,以及忠诚度。”

“只要能够真正执行以上七点,不用百年的时间,北方游牧民族将来不但会失去生存空间,也没有了人口,这个困扰我们几千年的隐患自然就彻底解除了。”

“今后百姓只知有明人,这些异族都会成为历史,我们大明也将多出一块大大的疆域解决未来和平时期人口增长土地不足的问题。”

他心里还有一句没说,这是理想状态,真正要做成,难度是极大的。

耗时之久,耗费之甚,恐怕是旷古烁今,是让所有皇帝都心疼不已的,无法下定决心的一个工程。

好在,自己有超级淘宝系统,所以只能自己来当这个皇帝,亲自完成这个大计划。

“嘶~”薛凯听得入神,情不自禁将自己的山羊胡给拔掉了几根。

但是他此刻无暇顾及这些,拍案叫绝道:“妙,太妙了,王爷大才,这真是千古奇策呀。”

“本王来就藩的路上就已经认真想过了,本王会用一生来实现这个理想,如果不行,也会让子孙后代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直到真正完成这个计划,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但是,这不是本王一个人能够做成的,还需要很多人的协助,薛长史,你愿意跟随本王完成这一旷世壮举吗?”朱植一脸认真的看着薛凯问道。

薛凯一愣,然后看着朱植坚定的眼神,他的眼神也开始变得坚定,退后两步,跪地抱拳道:

“薛凯愿意终生追随主公,完成这一伟大壮举,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后退。”

朱植连忙上前高兴的扶起薛凯,激动道:“有薛长史的辅佐,本王相信,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从对方称呼自己为主公的那一刻开始,就说明薛凯已经彻底归心了,只要自己不做什么太出格,或者太让对方失望的事情,他基本不会叛变了。

现在的大明还不是以后东林党时期的文人,现在的文人大多铁骨铮铮,可以为了理想而舍生忘死,一旦效忠就很难叛变了。

“不知王爷接下来有什么具体打算没有?”薛凯问道。

“有点想法,不过尚未成熟,还需要斟酌,现在不急,等去到了广宁城之后有的是时间,本王到时候再找薛长史一同探讨可行性。”朱植说道。

点此继续阅读牢记本书作者:【十年书虫】不迷路,进入APP直接搜作者即可找到,点击?方点此继续阅读



点此继续阅读《我爹是朱元璋》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