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节选

引子

有一种说法:亚马孙森林里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所产生的微小空气漩涡,最后可能会和其他漩涡累积成一场巨大风暴。不过科学界好像还没有验证这一现象。但是我觉得用来做比喻却挺好,比喻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能会引发起另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

我不知道把这个比喻用在下面的故事上是否恰当?

道光十六年即一八三六年某天早上,东山村村民张二扛了一把锄头攀上村后面的东山。这东山位于顺城县凤凰城外。

这年张二三十来岁,是七八年前和妻子李凤娣来到东山这里安家的。李凤娣比他小八岁。

两人来自老家南沙岛上的南沙村。南沙岛在凤凰城西面六十里外西江上游。两人是偷跑出来的,因为偷尝禁果,让李凤娣未婚先孕,不得不离家出走。

按照南沙村的村规,男女授受不亲,未婚男女上床不止伤风败俗,几乎是十恶不赦;上床后女的有了身孕更罪加一等:有辱宗门。若是露了馅被宗族长老们知道了,将会对两个年轻人处以最严厉的顶格惩罚---把他俩捆起来装入猪笼,先在南沙村最大族氏李氏宗祠门前,向李氏列祖列宗谢罪,然后当着全体李氏族人的面,连人带猪笼被扔进宗祠前面的鱼塘里,把两人淹死,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两人的亲朋戚友都无权阻拦这个祖上传下来的宗族家法。

张二惊恐地看着李凤娣的肚子每天都隆起一点。两人知道,这肚子很快就会大到掩盖不住。张二惊得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反而是李凤娣胆大,果断地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拉着张二偷了家里一条小艇从南沙村逃了出来。

路上,他俩听从了一位风水先生的指点,来到了西江下游岸边附近的东山安家。

东山这里偏于荒郊一隅,罕有人迹,但风水先生却说这里是风水宝地,且是个龙兴之地,你俩在这里安家绝对会碰上好运气的。

两个年轻人哪里懂什么风水?听得云里雾里的,只是思忖这里远离市井、远离南沙岛,好歹是个藏身之地,便依风水先生指点,在山脚一处小坡地建了一个窝棚安下家来。

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此处向阳近水,后面玄武方位恰到好处,靠山不大不小,山形圆浑,靠得住,前面朱雀方位开阔平坦,一道小溪自左边青龙方位绕来,在此地安家既旺丁也旺财,前景通顺。

其时,李凤娣才十六岁,既然自己已经怀有张二的骨肉,她便拉着张二对着山神水神、对着西面家乡的列祖列宗山盟海誓,相互鞠躬互拜,结为夫妻。

夫妻二人住下来才知道东山真的好!这里依山傍水、草木茂盛、水网纵横,在此垦荒种菜,灌溉的用水唾手可得,泥土又肥沃得要出油,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不花多长时间就长出了绿油油的青菜;而环绕山前山后的小河涌里鱼虾螃蟹多不胜数,等着他俩来抓似的,张二拿个簸箕下河随便一捞,里面就是满满的活蹦乱跳的鱼儿虾儿,如果撑着小艇去远一点宽一点的河上下网,一网拉上来就都是大鱼,比在南沙岛外面宽阔的西江上捕鱼更容易。

小两口埋头苦干,靠着卖鱼卖虾卖菜慢慢积累起来一些钱。过了不久,张二买来砖瓦,盖起了一间小屋,两人搬进去住。李凤娣在这小屋里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后来陆陆续续有人过来东山这里安家,这东山脚下慢慢形成了一条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县衙门官员过来勘查登记一番,把这村子正式定名为“东山村”。

张二今天扛锄头上山是有原因的。

有几户在山腰一处平地建房安家的外地人说,这东山好像有些不对劲,每逢夜晚碰上打雷下雨,除了听见风声雨声雷声,他们还听到山顶上传来阵阵怪声。起初他们以为是山上竹林被风刮被雨打所产生的声音,到后来却越听越像是人的喊叫声,而且打雷闪电越厉害,喊叫声越大。

为了证实这一判断,在又一个雷电雨夜里,这几家的男人们壮着胆子披上蓑衣结伴走到山顶附近。他们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终于确定了那真的是人声!声音来自山顶某处,有男人们的喊杀声和叫骂声,女人们的哭喊声和呼救声。可是在这雨夜里空无一人的山顶上,哪来的人呢?只有一个结论,但是站在雨夜里山野中,没人敢把结论说出来,只能心照不宣。

这几个大男人不寒而栗,赶紧逃回到各自家中。

天亮之后,这消息传遍了整个东山村和凤凰城。

凤凰城里有个被当地百姓唤作“鬼佬堂”的基督教堂,有人把此事告知教堂里的“鬼佬”庇德乐神父。庇德乐听了觉得好奇,他攀上东山观察一番之后,指着山顶上一堆深红色大石头,用生硬的顺城土话说:“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庇德乐说的顺城话不太地道,还夹杂着浓厚的葡萄牙口音,所以平时他传经布道,教友们要费老大的劲才能勉强听懂几成。东山村里没人上过教堂,谁也听不懂也不相信这红发绿眼鹰钩鼻的“鬼佬”庇德乐所说的。

东山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长辈经过一番合计,决定向每家每户集资筹款,请来一个香山县的法师来作法驱魔。

法师来到山前,掐指一算得出结论:“这声音乃是阴兵借道之声。古时候东山这里打过一场大仗,死伤无数,死者们的阴魂没有散去,被困于此。平时阳气旺盛,阴魂被镇住不能出来,但是每到雷电交加下雨之夜,阳气衰竭而阴气旺盛,鬼魂们便跑出来大喊大叫宣泄一番,出一口恶气。必须请功力深厚的大和尚来这里念七七四十九天《金刚经》和《大悲咒》,再做一场倚天大法事,方能安抚这些阴魂,让它们安息。我的道行不够,搞不定它们,你们另请高明吧!”法师说完,只拿了一半钱便拂袖而去。

法师的话让大家听得心惊肉跳,众人经过一番商讨,便去南面约莫二十里地的顺风山,向山上的宝来寺方丈明觉大和尚求助。

明觉在山上山下走了一遍,站在山顶上那堆石头前说:“不用大费周章念那么多的经,这里没有什么鬼魂,把这些石头移走就行,山顶上就会安宁下来。”

明觉大和尚说得云淡风轻,大家却听得半信半疑,但也只好七手八脚把这些深红色石头搬下山,抬到十里开外的西江岸边。

果然,东山从此风平浪静,大家因此都对明觉方丈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百多年后,历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来到西江岸边,对那堆石头进行考证和检测,证实了庇德乐神父、香山法师和明觉大和尚都没有瞎说。东山一带在唐朝末期曾经打过一场大仗,当时起事造反的黄巢军转战半个大唐江山,足迹遍及鲁、豫、徽、浙、闽、赣、粤等地。其中一支黄巢军部队路过顺城,打算从这里乘船顺江而下,逃出官军的包围。当年东山这里还是宽阔的珠江口西岸,追剿的唐朝官军在东山与这支黄巢军相遇,当时雷电交加,下起了滂沱大雨,双方在雨中展开了决战,从山下杀到山上,又从山上杀下来,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东山顶上那堆石头含有大量磁铁,正值雷电交加之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像录音机般记录下了当时战场的厮杀声。之后,每逢雷雨之夜,那堆石头便会把声音播放出来。

大自然的现象就是这么奇妙,只不过一百多年前的人不懂,被吓了个半死!

那堆石头被搬走了,东山重归宁静,但是张二却被挑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我先在此简单向各位说一下张二:他并不是顺城本地人,老家也不是南沙村,他是客家人,来自距离顺城县西北面约二百里的三水县。据张氏族人寻根溯源查得,他们这一支客家人的根在河南周口一带,是在明朝末年为躲避灾荒战乱而南迁到广东的。

张二祖上几代,直至他父亲这一辈都是做掘墓摸金行当的。他父亲得到了祖辈们关于这一行的秘诀真传,并在所继承的技艺基础上青出于蓝。他不光练就出一双金睛火眼,还练出一个嗅觉灵敏的鼻子,只要掘一把古墓的泥土放在鼻子跟前闻一闻,便能判断出这个古墓大概的年份,里面有没有宝物,值不值得开掘,基本上一掘一个准。张二小时候跟随前辈们四处奔波、颠沛流离,没有参与过掘墓摸金,但是自小在这一行当中的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与之相关的事或物便有天然的敏感。

要把张二的身世、以及那天他扛锄头上山之后所经历的事说清楚,篇幅会很长,为免读者们误会本小说是写清朝的事、或是掘墓摸金的事,我赶紧把这开篇部分就此打住,以后在适当的章节里我会再回过头细说。

不过请各位记住,此次张二上山的结果,不光对他、李凤娣和儿子一家人,以及自他以后的张氏家族几代人的命运,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山上挖出了一把古老的关公大刀,一把价值连城的东山庙的镇庙之宝--青龙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