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节选

头好疼,怎么这么吵?

聚会不是已经结束了吗?我不是回到家了吗?周围怎么这么吵?

“都说了让你好好看着这个傻子,离成婚的日子只有两天了,本来就不聪明,现在又被人打了头,这下要是真的傻了,你看别人还要不要她!”

“我又不是故意的,这个傻子平常都呆在家好好的,听话的很,谁知道今天早上发什么疯,偷偷溜了出去。”

傻子?成婚?难道是拐卖?我该不会落人贩子手上了吧?

沈宁乐挣扎着睁开了眼,突然,一阵刺眼的白光闪过,无数的画面开始涌入她的脑海。

沈宁乐脑袋痛得又闭上了眼睛,等再次睁开眼的时候,沈宁乐不得不接受自己好像穿越了的事实。

而她正好穿越到了正好与她同名同姓的这个人身上。

沈宁乐穿越到了一个华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淳国,实力相当于以前的唐朝,附属国众多。而沈宁乐所处的国家则是淳国众多附属国中最弱小最贫穷的一个国家—宁国。

沈宁乐现在正在宁国最贫穷、最封闭的一个村子—普桐村里。

普桐村地处宁国最西部,土地贫瘠,一条小溪供养着整个普桐村的村民,又因为交通闭塞,普桐村村民很少与外界接触,只有每月的赶集日,村里才会有些人结伴去隔壁镇上购买生活用品,以满足一个月的生活所需。

沈宁乐生活的这个家庭世世代代都在普桐村生活,沈宁乐母亲前前后后一共生了五个孩子,两个男孩,三个女孩,而沈宁乐是最大的那个,今年刚好十六岁。

前一段时间,沈母和同村人在赶集的时候,正好遇见了镇上的李媒婆,这李媒婆是沈母年幼时的玩伴。后来运气好,同人说亲,嫁给了镇上的一个小商贩,离开了普桐村,后来还跟着别人一起说媒,反倒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李媒婆。

沈母看到幼时玩伴现在的日子过的比自己好这么多,心里不禁妒忌,但又不好脸上表现。李媒婆大概也知道沈母心里所想,只说和沈母多年不见,好不容易碰上了,该自己好好招待沈母。

沈母听到李媒婆要请客,心里的不痛快瞬间消了一大半,赶急赶忙和同乡说要晚点回去,让他们先走。说罢便亲亲热热拉着李媒婆去了茶馆看戏。

看戏途中,不知是谁随口提了男女嫁娶一事,沈母就如倒豆子一般,讲自己家孩子多,还有个蠢笨的顶在上头,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好人家。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媒婆想起最近自己接的一个单子,觉得可以一试,便同沈母商讨,说镇上有一个木匠,虽相貌端正,但腿脚有疾,家中又有一常年生病的老母要供养,平时也不大爱说话,镇上的女子都不太愿意与他接触,到了现在二十五六了还没讲亲。但是他家老母身体实在是不好,只愿去世前能看到木匠成亲,才使得木匠来找李媒婆帮忙。

“你同我讲这个干嘛?我家两个女孩年纪才都十一二岁,年龄根本配不上那个木匠。虽说那个笨的已满十六,但人家木匠能要吗?”沈母一边嗑瓜子儿,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戏,根本没把李媒婆的话放在心上。

“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木匠要求不多,但求一个心思单纯,不嫌弃他腿脚,愿意善待他老母的女子做妻子。”李媒婆看着沈母笑眯眯地说到,“我看你家那个大的不正正适合吗?到时候木匠过去看一眼,你将她打扮的干净一点,要她少说话,乖乖听话不就好了吗?”

沈母听着这话,放下了手中的瓜子,视线从戏台上转到李媒婆脸上,定定地看着她,“你确定这样真的可以?我家那个虽说是个笨的,但相貌长得却是不错的,村里好多单身汉都想同我要她呢,你有把握这事能成?”

“肯定能成,你放心,只要我说的你能做到,不但这婚能成,你还能拿到木匠的聘礼,那可是不少呢。”

“行行行,你说我一定照做,到时候事成了,我一定会好好感谢你的!”沈母一听到聘礼俩字眼睛都发光了,忙不迭地点头答应了。

当天下午,沈母与李媒婆商讨好了一切事宜,便匆匆赶回家告知沈父这一好消息。

“什么?不行,沈宁乐当初是怎么来到我们家的你不记得了吗?到时候那人再找上门,我们怎么交代?”沈父一听沈母的话立马否决了沈母的建议。

沈母一听,就知道这老头子不能答应,只能使出杀手锏了。

“当初那人说把沈宁乐交给我们,五年之后就来寻回她,可是呢?人来了没?沈宁乐都十六了,那人早就忘了吧?”沈母边说边擦起了眼泪,“那人当初是给了我们一笔钱,要我们抚养沈宁乐,可是十六年都过去了,钱早就用完了,我们把沈宁乐养到现在,早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家里孩子这么多,不用钱的吗?你给钱给我,沈宁乐就不用嫁了!”

“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沈母一听沈父松口了,就觉得事情快成了,赶紧再加把火。她停止了哭声,轻声地对沈父说:“人家媒婆都说了,那木匠人长得端正,又孝顺老母,只要求妻子单纯,会孝顺老人,沈宁乐嫁过去肯定不会受委屈的。况且,李媒婆都说了,那木匠的聘礼可不少,够我们以后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的呢!”

听到这话,沈父脸上出现了动摇,又听到沈母讲:“李媒婆还讲了,那木匠成婚前是要来看看的,事情还不一定成,你就别急着拒绝。”

“好吧,要是人家木匠真不嫌弃沈宁乐,就让她嫁了吧,左右不是咱们亲生的,到时候那人来寻,就说沈宁乐幼时病去了吧。”

沈母听着沈父的回答,脸上马上笑开了花。

到了约好的那天,沈父沈母带着沈宁乐去了李媒婆家,与木匠商讨成婚事宜。

沈宁乐平时就文静,虽说蠢笨,只是认知还停留在孩童时期,眼睛一片澄净。沈母来之前就叮嘱沈宁乐要安静,不要多说话,沈宁乐便全程微低着头,那木匠也只当沈宁乐怕生。

于是在两个女人的安排下,一切事情水到渠成。俩家定下了成婚的具体日子,木匠给了聘礼,却不要求彩礼,沈父沈母自然喜笑颜开,高高兴兴地带着沈宁乐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