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33 类型:悬疑惊悚 作者:偷懒小生 角色:秦一鸣许一 《33》男女主角秦一鸣许一,是小说写手偷懒小生所写。精彩内容:9月1日早上7点初秋的阳光格外的明亮,岩市西郊的山水别墅17栋的周宅,保姆张妈早已打扫完庭院在院中的方桌上开始放置早餐半个水煮鸡蛋一碗白粥一小杯豆浆和几个清淡的小菜这是周宅的主人周元福的用餐习惯从65岁退休后到今年76岁只要不下雨都是早上7:15在庭院里用餐每天坐同一个位置张妈根据时节更换小菜但白粥和鸡蛋从不更换别墅优越的生活环境加上张妈的细心照料,周老爷子衰老的速度似...

第8章 A点B点 在线试读


9月2日

下午3点半时,秦一鸣与徐浩再次来到山水别墅的案发现场,基于之前的结论和推测,凶手在作案前需要掌握周老的生活习惯和保姆周妈的活动规律,才能寻找出最佳的行凶时机,而且同时要兼顾到周边人群以及巡逻的保安,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因为还要考虑天气 视线等因素。

而长时间的监视就需要一个隐秘且能全身而退的蹲点位置,秦一鸣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这个点位。

穿过警戒线,两人来到案发时周老用餐的位置,此时从前院透过建筑之间的空隙夹角向三面看,西边是规划了要建山水别墅2期的平坦空地,不适合藏匿,南边远处是高楼,视线好,但是太远,与山水别墅隔了一个大型的人工湖,超过两公里的距离,虽然无人机的远程遥控可以做到精准,但是远距离观察需要望远镜,会让操作变的复杂,而且高楼不能长时间的隐藏,容易暴露,东边是海拔160米左右的无名小山,视线里看到的山的平均距离在600米左右,如果要找一个长期的蹲点位置,东边的山腰无疑是最佳选择。秦一鸣从一开始就排除了北边的可能性,北边也是山,离目标最近,虽然通过位于17栋正前方的9栋的一楼厨房玻璃的反光可以看到前院的情况,但是其他地方都是视线的盲区,并且窗户的开启和关闭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凶手肯定不会考虑。

“走!我们到山上看看”秦一鸣盯着半山腰沉思了片刻后招呼徐浩往别墅外走去,

出大门后,两人沿着别墅区东边的围墙来到之前视野里那片山的山脚开始往上爬,因为没有路,山上的树也没人管理,灌木杂枝密密麻麻,两人只能凭感觉慢慢前进,好在坡度不大,没什么危险性。

半小时后,大概到了半山腰的位置,秦一鸣停下脚步,转身朝别墅区看去,通过警戒线很快就找到了17栋的位置,如果凶手选择山上的位置蹲点,那点位应该就在附近了。

“师傅,你看这边”前面不远处传来徐浩兴奋的声音。

秦一鸣快步朝声音走去,来到徐浩身边。

这个位置有两棵较为粗壮的杉树,相距2米左右,两棵树中间接近4平米的空地上全是脚印,原先的灌木已被除去,贴近地面的根部留下平整的锯口,从空地往山上看,隐约有一条行走的痕迹一直通往山顶,从周边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这块空地是从原来的斜坡被人为修平的。空地中心处脚印密集,虽然站在边上,秦一鸣还是可以确定,这个中心的位置是最佳的观测点。

徐浩站在空地外围,在下一步指令前,他除了拿手机拍照片外,不会有任何动作。

“让小付和小刘马上来现场”秦一鸣很确定这里就是凶手作案时所在的位置,而一个被作为长期蹲守的点位,肯定会留下线索的,唾液汗液,尿液,毛发或者是遗留的物品,再高明的凶手也很难保证万无一失。

秦一鸣小心俯身,观察鞋印,虽然鞋印密密麻麻,纹理也各有不同,但是从大小看,差不多是36码的鞋,凶手可能是女性,起身再看那两棵杉树,有几根树枝被折去,从痕迹看来折断的时间很早,至少超过3个月。距离较近的树上大概离地1.5米的位置有被绳索绑过的痕迹,秦一鸣绕过空地来到另一棵树下,很快在等高的位置也发现了勒痕,勒痕都在空地的外侧,似乎两棵树之间曾经用绳索连在一起,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吊床。

功夫不负有心人,法医付琴琴与技术部的小刘赶到现场后,4人经过近一小时的地毯式搜索,最终在这4平米的空地上找到了一根长头发,树林里光线暗淡,加上头发染过色,与地面的黄土很接近,要不是够长,而且没有被外物覆盖,要发现还真不容易,将头发装进证物袋,付琴琴还分别抽样提取了平地及周围地上的土壤。

随后四人沿着之前发现的通往山顶的小路往上走,沿途也发现了与平地里相同的鞋印,在快要到山顶的时候,眼尖的徐浩发现不远处的树丛里有一张近期被使用过的纸巾,纸巾上有一小点的血迹和一只被拍扁的蚊子,像是有人拍死了身上正在吸血的蚊子,随后用纸巾把蚊子连同血迹一起擦去丢在一旁。从血迹的颜色看,应该是3天前产生的。

“琴姐,以现在的技术能从蚊子的血液里检测到被吸血的人的DNA吗?”徐浩把纸巾小心翼翼的装进证物袋交给付琴琴后好奇的问到。

“如果蚊子正在吸血,并且已经吸出了一部分血液了,这个时候拍死蚊子,血液来不及被转化,还是人类的血液,这样的情况下和普通的验血差不多,除了蚊子的血,就是人的。如果血液被蚊子消化了,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目前我们岩市还没有设备能做精准检测的,听说省里去年有从国外进口了测血设备,应该能测出来。但是不管哪种情况,测出的人类DNA不能单独的作为证据,因为蚊子的活动范围从几十米米到几十公里不等,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被问及专业的问题,付琴琴总是很有耐心的讲解。

“那看来还是得从头发的DNA入手了”徐浩道

“这根头发虽然是完整的,但是单根的DNA序列不完整,先检测看看吧”付琴琴说道。

不管是岩市,还是全国,乃至全球的DNA数据库的数据存量都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只有犯罪嫌疑人,罪犯,物证,失踪人员或者寻亲人员以及一些特定人群的DNA序列会被存入数据库。

秦一鸣没有说话,来到山顶往山的另一侧看,山脚下是环城公路,时不时有大小车辆飞驰而过,公路外是一大片的农田,接近成熟的水稻在余晖下摇曳,农田再往远处看,是村庄,在农田与村庄间的路上,能看到来回走动的村民。低头再看脚下的路,秦一鸣发现,原来人工踩踏出来的小路到山顶后分出了两条支线,一条直通山脚,视线上与山脚的公路垂直。第二条则是沿着山顶往西伸展,这个方向往前走能到山水别墅小区的北侧,通过比较,第一条线路反复踩踏的频率更高,而第二条似乎走的很少,只能从少量的脚印和杂草的变向勉强辨认,虽然方向不同,但是两条支线上的脚印大小几乎一致,甚至因为第二条路上走动少的原因,使得脚印更清晰可辨。

不作犹豫,秦一鸣决定分组查看,由徐浩和小刘一组从第一条线往山下走,并交代寻找完线索后去对面的农田和村庄做一些调查,看看有没有目击者。自己则是带着付琴琴探查第二条路线。出于侦探的本能,秦一鸣直觉第二条路线更有探索价值,这条路的尽头肯定会有发现。

沿着痕迹,秦一鸣很快就走到了终点,这里同样也有一块平地,只是较之前的要小太多,不到半平米,拍完照片确定地面没有更多线索后,秦一鸣站在中心寻找17栋的位置,同样也看到了警戒线,可以大概的确定这个点到17栋周宅的直线距离最短,但是秦一鸣却发现此处阻挡在视线中的树枝没有丝毫被修剪的迹象,这个点的视野也不利于观察蹲点,和之前推断的一样,盲区太多,凶手为何要在这里多设一个观察位呢?

正思考着会不会是两人协同作案时,付琴琴正抬头往上看,顺着她的目光,秦一鸣发现小块平地上空四面的树枝被修剪形成一个整齐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在2米左右,从离地较近断面可以看出树枝是被锯掉的,而且断面较新,比第一点位要晚挺长时间。

“这是用来做什么呢?”付琴琴朝秦一鸣疑惑的问到。

“现在基本确定无人机作案是事实,我们把第一个发现的据点称为A点,而眼前这个叫B点吧,A点用来长期的观测监视,在B点创造飞行起落条件,等确定时机成熟了,在B点放置作案的无人机,再回到A点遥控无人机升空后飞往17栋的上空,然后下降到合适高度进行投毒,在A点可以用肉眼观察17栋及周边的情况,无人机上肯定装了摄影设备来瞄准投放,投毒之后再控制无人机回到B点,最后凶手从B点拿回无人机撤退。”

“无人机其实可以在任一位置起飞的,而且一大早的,被人看见的可能性不大”

“虽是这样说,但是设置B点可以保证最大的隐秘性,这里到案发地直线距离最短,只要跨过两排建筑就能到17栋的上空,并且早上7点时阳光的投影会被拉的很远,不用飞太高就可以保证影子不会被小区内的监控拍到,当它下降高度时,影子又在顶层的屋檐处,这些条件是其他起飞点无法满足的”

“这样看来,那他(她)肯定是个很严谨的人,甚至还有可能带有强迫症,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把用过的纸巾遗留在现场的”付琴琴拍完照片后依然保持抬头的姿势,仿佛在欣赏园林艺术。

“不光是纸巾,我觉得那根头发都不一定是他(她)的,走吧,去看看徐浩他们有什么发现”秦一鸣示意付琴琴往回走,此时他心中隐隐觉得虽然作案的手法越来越清晰,但凶手似乎不容易找,很不容易。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