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让你科举,没让你当大唐顶流 类型:穿越重生 作者:瞎子不摸眼 角色:宋词唐诗 穿越重生小说让你科举,没让你当大唐顶流是大神“瞎子不摸眼”的代表作,宋词唐诗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宋北清是文学系教授,对“宋词”情有独钟,故而给爱子取名为宋词而宋词近况如何呢?祖籍不详,父母双亡现居并州西曲县,一间陋室“我一个热爱电子竞技的高中生,老爸是搞‘宋词’研究的,穿越成唐朝孤儿是几个意思?”“让我当文抄公,好歹也整个宋朝背景玩玩啊!”“唐朝!我可只会背唐诗三百首,多一首都不行……”这是宋词此时此刻的感慨书童小明背着箱笼来到他面前:“先生,笔墨纸砚都已备好,可以出发了”“……”...

第2章 寥寥28字 在线试读


“我爹……”

宁朵儿欲言又止,止又欲言,直接急了:

“你管我爹知不知道,你同意就行。”

宋词分析,宁朵儿应该是觉得她爹不知道她想悔婚。

可宁承业若是真不知道,宁朵儿又是怎么知道婚约这回事的?

原主沉迷赌博那几年,曾去宁找宁承业借过几次钱,一直没还。

估计宁承业早就看不上赌鬼女婿了,只是碍于情面,不好亲自出面。

于是,才委婉的让宁朵儿自己来悔约。

看这架势,今天要是不答应,那四个壮汉的拳头估计也不会答应。

“退婚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三十两银子。”

就这!?

宁朵儿微微寒心。

早知道宋词这么好说话,还带什么随从威逼,搞得自己欺负人似的。

又有点不开心。

自己在宋词心里竟然就值三十两?

想到这儿,这位自封的西曲第一殊丽自己给自己提了提身价:“三十两太少了,本姑娘给你五十两。”

“……”宋词本来还觉得自己有点狮子大开口,结果对方不但不还价,而且还涨价,顿时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婚约呢?”宁朵儿朝他伸出手。

“这——”宋词有些为难。

“别以为我不知道。”宁朵儿哼哼地说:“当年我的曾祖和你的曾祖立下过一纸婚约为凭,说的是等我长大了,你就可以拿着婚约凭证来和我成亲,拿出来吧。”

“早不见了。”宋词尴尬地说。

“不见了?”宁朵儿眼神质疑了一下。

宋词压根就没见过那玩意,也懒得去找,索性摆烂:“我家就这么大,不信你自己进去找找他,有的话就拿走。”

“是挺小的。”宁朵儿望了望那间破破烂烂的房屋,又补了一刀:“还很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宋词微笑。

以防万一,宁朵儿带着人进屋搜寻了一番,的确没有找到婚约。

“没婚约凭证你不会不认账吧?”宋词有些担心。

“放心,本姑娘一诺千金。”宁朵儿家里有矿,说起话来就是比一般人铿锵有力。

宋词欣喜,两手一摊。

“本姑娘今天出门急,没带银子。”宁朵儿懂他的意思,但见他担心自己赖账的样子,有些忍俊不禁:“明日便命人分文不少的给你送来。”

“你收到银子,咱们从此桥归桥、路归路,再无关系。你以后不可以来纠缠我们宁家,可懂?”

宋词点点头:“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宁朵儿高兴地转身离去,同行婢女和四位健壮的随从紧跟。

“慢走啊。”宋词也高兴地挥手作别。

虽说被退婚有伤面子,但他又不是萧炎,不搞什么三年之约。

况且他的确对宁朵儿无感,成全双向奔赴爱情的同时,还能进账五十两银子,何乐而不为?

“先生,发解试快迟到了。”小书童忽然提醒。

“艹————”

…………

宋词嫌弃书童腿短跑得慢,亲自背着箱笼,以七十迈的速度随风奔跑。

抵达县尉指定的考点春风书院时,门前空无一人,门内寂静无声。

不出意外的话,已经迟到了,要不然不会这么安静。

但宋词也不是第一次考试迟到了,喘了几口大气,便硬着头皮踏进书院。

书院不大,没两步,就是露天考场。

西曲县参考的学子们清一色趴在案前,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似在思考人生中最大的难题。

县尉苏河负手站在阳光下,轻轻抚着长须。

“苏县尉?”宋词轻喊,并轻手轻脚走上去。

苏河回身瞧了瞧。

县里的读书人不多,就算不认识,多半都有所耳闻。

更何况现场缺了一名考生,他不用多想也大概知道眼前的青衣少年郎是谁了:“宋词?”

“正是学生。”宋词点点头,大概是九年义务教育让他对老师有着本能的敬畏,下意识低头:“对不起,我迟到了。”

“无妨。”见宋词这么谦逊,苏河也很和蔼:“随便考考而已,入座吧。”

西曲县没出过什么才子,就算得到参加秋闱的资格也只是陪跑,更无一人去参加过春闱。

因此并州时有传言——西曲无学子。

起初县令大人还觉得脸上面子挂不住,特地开办了春风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从外地请了些名师来讲课。

但西曲学子一如既往止步秋闱,名师也纷纷打了退堂鼓。

久而久之,县里对考试也就走个流程,惯常是随便考考。

若非如此,宋词就要因为迟到而失去今年秋闱、来年春闱的资格了。

他往空着的书案走了两步,又回身问:“题目什么?”

“无题。”苏河拂须一笑:“自由发挥即可。”

果然还是随便考考。

宋词腹诽了一下,便轻脚走到书案前,从箱笼里取出笔墨纸砚。

唐朝诗风大行其道,科考更以诗赋为主,一白遮百丑,诗写得好,即使策文、帖经差了些,也能轻松及第。

无题虽然是自由创作模式,但无形中反而放大了难度,考生们久久无法落笔,正是因为没有题目而迷茫。

但宋词跟他们不一样,他需要考虑的是写哪首诗。

现在是开元六年,初唐四杰的诗是肯定不能用了。

李白与宋词同岁,且在蜀地已经小有名气,现下应该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用他的诗,有很大的撞车风险。

杜甫倒是比李白小十来岁,但毕竟是同时代的人,而且以后也要入仕,他的诗能不用还是不用,免得以后见面心里内疚。

除去初唐四杰,再除去同时代的唐朝诗人,最后再除去那些只记得一两句的,唐诗三百首好像也没剩下多少了。

一番深思熟虑后,宋词开始研磨。

然后铺开硬黄纸,提笔,毫无停顿地写下了28字。

“苏县尉。”宋词举了举手:“我写好了。”

“这么快!?”

焦头烂额的其余考生纷纷大惊。

是哪位仁兄这么牛掰?

寻声一望。

见宋词,便释然了。

迟到又先走,这厮估计又忙着去赌坊!

这么会儿工夫,能写出什么好文章?

苏河也是这么想的,便没有放在心上,只淡然道:“写好名字,先行离去吧。”

“哦。”宋词即在文章空白处留下姓名。

然后收拾行李,背着箱笼轻步离开。

苏河漫不经心地走到那张唯一空着的书案前,轻轻拿起硬黄纸,本来是准备风干一下好收卷,但不小心瞟了一眼,就怔住了:

“这————”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