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北魏遗史 类型:军事历史 作者:幕易 角色:杨忠矩方悦薇 军事历史《北魏遗史》是大神“幕易”的代表作,杨忠矩方悦薇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金乌藏九霄,百梦着金甲———幕易一队又一队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黑甲士兵,头也不回坚定的向前行军点将台的将军在血色夕阳的照耀下,让人内心不由得汹涌澎湃画面一转,数百名披头散发,垂头丧气的军士被一帮异族人,骑着马驱赶到河边一个一个地斩下头颅“呼~呼~”杨忠矩猛然惊醒,一身冷汗“唉~这算是留下心理阴影了”杨忠矩嘴里不停的碎碎念着爬起来,用毛巾把冷汗一点一点擦去打开窗看了下,一点天亮的迹象都...

第4章 穿越北魏四 在线试读


月栖白杨描树影,情在心间自不知。———幕易

来到这个世界,哪怕是睡在屋里也没有彻底睡死过去的杨忠矩有些无语。此时正坐在窗前看日出,一时间有些莫名的孤独。

太阳升得足够高了,杨忠矩穿戴整齐。收拾了一下自己不多的家当,用一张布包了起来。“矩哥,起来了啊,这是店家送的。”

李忠递过来一小撮像是泥土的物事。

看着杨忠矩不解的样子又解释道“这是漱口用的青盐”说着就迅速演示了一下。

“矩哥你先洗漱,阿义去买朝食了,一会就回来。”

“唔,好好好……”杨忠矩边漱口边回答道。

洗漱完毕,在前堂一起吃完朝食。和店家打听最近从上谷逃过来流民的安置地。顺便打听清水镇的人文地理,此地的大户人家。

清水镇作为上谷郡到代郡的必经之路,代郡辖下的五个大军镇之一。驻兵一千二,民七百余户,是代郡的门户。据说,最近从上谷来的流民都被代郡郡守公孙正安置在了代郡城城西。至于本地的大户,排第一的是镇将李家。听说鲜卑人打过来的时候,代郡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鲜卑人除了带走一批粮草,安排了一营兵在城北,城里的官员除了已经逃跑的一个都没有动。

想着身上钱财不多,李家兄弟二人要去寻找家人。不如到了代郡就分别,抓紧时间在代郡站稳脚跟。

打定主意,杨忠矩不再迟疑,和兄弟二人商议完毕。把包袱背上,告别了店家,辨别了方向三人朝着代郡出发。

冬日的朝阳随着三人的步伐慢吞吞的爬到了头顶。杨忠矩在代郡城下,和李家兄弟二人分别。约定一月之后还在城门旁的茶摊见面,杨忠矩便目送二人离开。看着雄壮,气势磅礴的代郡城墙,心里安全感爆棚。

接受守城士兵的盘问,在递上五十钱之后杨忠矩得到了入籍的临时地点并且顺利入城。熙熙攘攘的坊市市集,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各式各样的商品让杨忠矩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让人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不久前几十里外,还是人间地狱,数百里不见人烟。一路打听,在办理户籍的官方地点。花费了一百钱得到了一张白籍,看着这张来自晋朝的临时居住证。上面的繁体字大抵是认识的,不过要是想熟练书写恐怕还得一段时间。据李忠所说,外来人口找工作得找专门的中人。经过担保才能找到优质的工作,不然只能当苦力,卖身进大户里当奴仆。奴仆肯定不在杨忠矩的考虑范围之内,苦力么,还是花钱找中人吧。“希望自己的钱还够找到工作,不然就得露宿街头了”。

也许头上谁在管事对民众来说根本不重要。

辗转经过数人的指引,杨忠矩终于在一个狭小的巷子中一间屋内见到了古代中介。不大的院子里目所能及的就排着十几人,排着队和前面的人搭着话。

终于轮到了杨忠矩。“户籍给我,有什么一技之长啊?白籍,你是从上谷来的是吧。”面前趴在矮桌上正书写什么的,身材矮胖的中年男人看到户籍上的抬头,抬起头打量着杨忠矩。

“在下杨忠矩,识字,懂得算账。是的,上谷来的。”杨忠矩一板一眼的回答着。

“听你口音不像是我们这里的人啊,倒像是长安人,说的一口好官话,倒也是一个好处。可是户籍上写的却是,原籍上谷郡富平乡怀安里,这不对吧。”中人皱着眉头狐疑的盯着杨忠矩,目光如炬,直盯得杨忠矩心里发毛。

“户籍上的地址是我在上谷的临时居所,在下在那里替人书写信件谋生。”杨忠矩面不改色的胡编乱造,就赌古代的交通不发达,撒个谎也没人能拆穿。再说了,户籍上的地址杨忠矩报的是李忠的家乡。想来以后就算有什么意外,也能扯李忠李义出来当挡箭牌。

“公孙大人的府邸别院,账房正好有缺,月钱四贯八百,包食宿。交三百钱,领了荐书有人会带你去。先和你说好,我们只管推荐带你过去。得府里管事点头你才能得到这份工作,哪怕你没有得到工作,这钱也是不会退给你的。如果顺利得到工作,第一个月工钱四抽一。想清楚了就到边上交钱,下一个。”说完头也不抬的把户籍还给了杨忠矩。

杨忠矩自认为能力过关,样貌也不差,去旁边交了钱领了荐书随着带路的人上了一辆驴车。驴车上还坐了两人,看着两人一身青色长袍眼里掩不住的鄙夷神色。杨忠矩看了看自己的黑衣黑裤一点也自惭形愧,不卑不亢的上了驴车。

“今天就这三个了,王大叔。把人送过去您再拉晚食回来今日咱们就可以收工了。”带路的年轻人冲着驴车师傅嬉皮笑脸。

“看你高兴的,没个正形,好了我先去了,各位抓好了,驾。”

“嘚~驾”赶驴口令,驾,向前。嘚,左转。喔,向右。吁,停止。

在赶车师傅的一阵吆喝声中,几人到达了一座古色古香,青砖碧瓦的宅院门前,当然了,是后门。

“吴家小子,又不好好守着。还不快点来开门,我赶着回去吃晚食呢。”王大叔叩着门。

“吱呀”随着一阵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年约十一二的童子走了出来。

“我还以为得过两天您才来呢,没想到早上才接到通知您下午就送人过来了,嘿嘿。”

“你带人去见吴管事吧,我走了。”

“好的,王叔您慢走”童子站在门口看着赶车大叔走远才招呼杨忠矩几人“几位先生,请随我来。”领着几人进门,闩上门,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小院。一路上假山,小湖,房屋雕梁画栋。不时出现的带刀护卫彰显着此地主人的身份。

“几位请在此等待,请不要随意走动,我这就去请管事过来。”说完就自顾自的离开。

等待的时间,几人坐在院内的石凳上。两个青衣男子在一旁窃窃私语,杨忠矩倒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也不想理睬二人,杨忠矩索性闭目养神,期待来自古代的面试流程。

“几位,本人姓吴,是公孙府的别院管事。”睁眼看到的吴管事手里一串佛珠,面相阴郁,不苟言笑,语气倨傲。旁边是刚才的童子,还有一个老者,老者旁边也有一个半大孩子。

三人纷纷站起身“吴管事好。”

“唔,这是管理别院账房的何华,何先生。他一会会考校你们,通过的就可以留下。小峰,你回后门看着吧。老何,你安排好他们三个,安排好把名字报给我。好了,我还有事,你忙吧。”冲老者摆摆手,背上手急冲冲的走了。

老者指着桌椅“诸位请坐。”收了三人的推荐书和户籍观看。说着发了文房四宝和三本账簿,“这是别院这三个月的收入支出,请诸位算出盈亏,只要一人,最快的留下。”

三人听完,一边翻看账簿,一边书写。杨忠矩凭借着阿拉伯数字的方便书写,翻得飞快,不到一刻钟就得出了结果。用繁体字再写一遍答案就交给了正在惬意喝着茶水的何管事。

何管事诧异的接过纸张,拿出另一张比对着答案,发现分毫不差。“二位不用答了,小林,送这二位出府。一会回来带杨先生去签订文书”回头问道“怎么称呼?”

“在下杨忠矩。”杨忠矩恭敬的回话。

“一会到账上先领一贯钱,置办身衣物。不可堕了公孙府的脸面,一会安排你的住宿。账房加上你我四个人,你们每个人的账簿都是独立的。每月休沐四日,逢年过节有节礼,月钱四贯八百。一日府里管两顿伙食,一会会给你发出入的身份牌。”何管事不厌其烦的解释着。

何管事拿过杨忠矩刚才算账的草稿纸,打眼一看。指着上面的数字“这是?”

“不敢欺瞒何管事,这是以前从一个大食人手里学来的,名为阿拉伯数字。”经过杨忠矩的解释,明白了各种符号的意义。

“大食人的账簿比咱们的更加简洁,更加的方便查帐。”

“跟我来,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这个得上面同意,我会去说。先给你安排住处,咱们雇工住西苑,东家是咱们青州刺史公孙近秋的嫡长子,代郡郡守公孙正。”何管事一边领着杨忠矩一边讲着府里的规矩。“平时上工就在帐房待着做事,喝水上茅房的地方院里都有。下工只能在西苑里活动,去到别的地方一经发现轻则打出府去重则性命不保。进出只能从后门,你好好认认路,每天饭食到时辰会有人送来。好了,我就不陪你过去了。一会小林会过来带你过去的。”

领了一贯钱,一张青漆木牌,在一份文书上签了名。

在院工的带领下来到分配到的房间“杨先生,这就是您的房间了。何管事说了,明日您不着急上工。先去置办衣物,熟悉府中道路,会有专人引路的。那不打扰您休息了,饭食一会就到。您吃完,碗筷放在门口就好了。”看着院工对自己的尊敬,看来府里帐房先生的地位应该不低。

杨忠矩领到了第一份伙食,在分配到的房间里长舒了一口气。这个小院应该是属于账房的,院子里有一口水井,一个小厨房,也许是公用的吧。

下人的房间虽然还是很粗糙,不过比起之前清水镇住过的民宿也好得多。窗亮几明,门边有木盆,门后挂着两条毛巾。窗前一个小几,两个布蒲团,小几上一盏油灯。还有一个小柜子,柜子里有笔墨纸砚。床铺看起来更厚实些,手感也更细腻。

杨忠矩把领来的一贯十钱放在柜子里,那件破衣服塞在了枕头下面。才坐在小几前开始吃饭,一大碗麦饭,一张饼,一碗汤。上面冒着油光,一小碟蘸料,一盘腌笋,一盘白切肉。想来应该是账房先生才有的待遇吧,不然这一顿在外面少说也得一百五六十钱。前面就吃过一顿饱饭的杨忠矩,没有浪费一丁点,连蘸料都涮进汤里喝了下去。

打了个饱嗝,杨忠矩舒服的呻吟了几声。把碗筷放在门口,打了一桶水洗漱。

这个工作来之不易啊,不紧解决了温饱,还解决了住宿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