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将在 类型:军事历史 作者:琪洋 角色:周放琪洋 军事历史《将在》,由网络作家“琪洋”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周放琪洋,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啊~总算到了!”“是啊走了几日,总算到了”“再不到,俺可背不动长台兄弟了”“额、成哥,我这不是崴了脚了嘛”“俺怀疑你是故意的?你这脚崴的,刚出镇上就崴,哪怕你快到县城崴,也说的过去”“成哥,你别调侃长台兄弟了,崴脚还挑时辰啊”“就是就是”“这还不挑时辰?五天!五天!你知道这五天,我怎么过的吗?”“成哥,别跟个怨妇似的,我也背了好吧”“进了县城,请你们吃大餐”“早说啊,长台兄弟,...

第12章 相遇相识 在线试读




一夜无话。

卯时,周放便起了床,房中的炭盆早已熄灭。

有店家送的炭火在,一夜倒也未曾感到寒冷。

架子上的棉衣,和炭盆旁的棉鞋也已烘干。

穿戴完毕,用昨夜的凉水,简单的洗漱一下,整个人感觉精神多了。

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掩上房门,来到柜前,跟掌柜的打过招呼。

讨了一壶热水,装到水囊之中,便出了客栈。

虽然还很早,但是路上已有行人两两了。

昨晚已向掌柜的,打听清楚了官道,以及去往县城的方向。

走到街上,来到卖烧饼的摊前,先买了一张烧饼,来填饱肚子。

随后让老板烤了十张烧饼,放在行李之中,充作路上的干粮。

周放边走边吃,干的话,就拿水囊里的水顺顺,很快便出了镇子,走在了官道之上。

镇上距离县城百里余地,骑马尚需一天时间。

周放可没有钱买马,包里的银子倒是有,那可是他的全部家当。

但那也不够他买匹马,或者租辆马车,所以,只能步行前往了。

从镇上到达县城,步行大概需要三天时间。

不过,对于周放来说,倒也没有什么,毕竟年轻力壮。

头几年,在山上采石的磨练,那活不是白干的,体力没有问题。

天色尚早,周放独自走在路上,走了约一个时辰左右,官道上,也逐渐有了些人影。

有骑马的、骑驴的、赶着牛车的、架着马车的。

倒也没人在意,走在路上的周放,周放对着路过身边的行人,也未做理会,只顾低头前行。

行至巳时,周放抬头看了看天空,天空黑沉沉的。

太阳若隐若现,无风,倒是不那么冷冽,只不过,有点闷闷的感觉。

不时,一片洁白的雪花,飘落在周放的脸上。

下雪了,稀稀松松的雪花,无风自飘,轻轻的片片落下。

不一会,就变的紧密起来,雪花也越来越大,下大了!

周放戴上背在身后的斗笠,加紧了赶路的步伐。

漫天飞雪中,少年阔步前行,颇有‘无视寒中雪、我自雪中行’的感觉。

走了没多久,前方路边,出现一间茶棚。

茶棚中,有些许人正坐在里面,在喝茶避雪,周放也快走几步,赶到茶棚中。

“店家,来一壶热茶。”

“好来,你稍等,你先找地方坐下。”

周放环顾了一圈,茶棚不大,也就摆下四张桌子,皆有人坐了。

临近棚外的桌子上,只有一人独坐,正在低头看着手里的书籍。

周放走了过去,抬手施了一礼。

“敢问兄台,此桌可有别人了?能否借坐一时?歇息片刻,饮罢茶水,我便离开。”

“无人,坐下便是,”

此人抬眼,望了一下周放,报以微笑说道,说完又低下头,接着看手中的书。

“多谢兄台。”

周放摘下头上的斗笠,靠在长凳旁边,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客官,你的茶。”

茶棚伙计,提来一壶热茶,放下茶碗,转身离开,招呼别桌客人去了。

“有劳。”

周放提起茶壶,往茶碗里,倒了一碗热茶。

喝了一口,感觉身体暖和了点,走路的乏累,也似乎缓解了许多。

一碗茶喝罢,周放再添一碗,不紧不慢的喝着,端着茶碗,四下打量起来。

简易的茶棚,自制的几个泥灶,上面架着茶壶,正咕噜咕噜冒着热气。

老板在倒腾着烙饼,周放并不饿,所以只要了一壶茶。

伙计蹲在灶前盯着火,不时有人添茶,便起身跑去招呼。

一桌是一对中年男女,应该是一对夫妻,一桌一位老汉和两个年轻人。

一桌几位商贩打扮,彼此都没有过多言语,各自喝茶聊天,都是避雪歇脚之人。

剩下的就是,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位,书生打扮的少年了。

此人面白无须,五官俊朗,生了一双星目,却给人一种略有老成的感觉。

头上系着灰色发带,配一身灰色长袍,倒是一副文弱书生之态。

手中的书,看的很是入神,看不见书名,周放不知他所看何书。

周放坐下之后,就没有见他喝一口茶,他面前的茶碗,早已没有热气。

似乎觉察到有人在看他,此人抬起了头,刚好对上周放的目光,

看着这个,和自己年岁相近的人,正盯着自己,便合上手中的书,放在双腿之上。

不察觉的,调了一下自己的坐姿,笑着望向周放。

“不知这位兄台,为何一直看着在下?”。

“啊?哦,是我唐突了,只是坐着无趣,便四下观望一下,

看见兄台沉迷在书中,故而有些好奇,多看了几眼,冒昧之处,还请见谅。”

周放尴尬的对着此人解释道,好像,自己是一直盯着人家看了许久。

“原来如此,倒也无妨,不知兄台这雪中赶路,去往何处?”

“前去县城,偶遇大雪,就进来歇歇脚力,喝口热茶。”

“眼下正值年初,兄台此刻赶路前去县城,怕是有要紧之事?”

“也没啥要紧之事,早点赶到,早作打算,索性在家呆着也无事可做。”

“兄台你这般行程,也是紧要?”

周放也有问有答,倒也好奇此人,不失礼数的问道。

“百无聊赖,四处游历。” 此人回答干净利索。

“这、、、好吧。”

周放都不知道咋回应了,只能端起面前的茶碗,喝了一口热茶。

书生随手也端起面前的茶碗,发现茶已凉透,便泼出棚外。

提起茶壶,发现茶壶已空。摇了摇茶壶,正准备转头招呼伙计,再给添上热水。

却发现对面之人,正在给自己的茶碗,倒着热茶。

倒完茶,那人,还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你这人倒是有趣、敢问兄台姓名?”

喝了一口周放倒的热茶,放下茶碗,对着周放说道。

“我叫周放。’” 周放拱手道。

“在下吕长台,年岁十六。”

名为吕长台的自报家门,对着周放说道。

“我也十六,你我同岁,不过我应该大你一点。”

周放很惊讶,看着吕长台,颇为稳重的气态,以为比他大呢,谁知竟与自己同岁。

“周兄,谢过此前茶水。”吕长台拱手道。

“长台兄,客气了,区区一碗热茶,当不得!”

周放摆摆手道,有个人,在这雪花飘舞的天气里,聊聊天,倒也不会那么枯燥。

“长台兄,是哪里人士?这是准备去何处游历?”

周放主动问道,可不能轻易的冷了场,好不容易有个人聊聊天,用来打发下时间。

“固县,徐文镇人,至于,去往何处游历,大余朝地大物博,七州之处,皆可前往。

不过,我也是第一次出门,目前还没有想好去哪,准备先到廖州境内走走,再作打算。”

固县,与周放所属圩县相邻,都归属于廖州地界。

“我是圩县,洪井镇人,你我倒是,相隔不远。”

“听闻周兄,要去圩县县城,不知圩县县城,是否繁华热闹?”

“啊?我,我不清楚,我也是第一次出门,之前从未去过县城。”

“哦?你我挺有缘的。”

吕长台来了一句,周放心中暗自诽谤,有缘?哪里来的缘?难道是有缘同样第一次出门?

“是是,长台兄说的在理,刚才望长台兄,一直沉醉于书中,不知道长台兄所看,是何妙书?”

周放借机岔开了尴尬的话题,故而问道。

“妙书倒也称得上,此书,乃我偶尔所得,一直未曾翻阅,

出门的时候,怕途中无趣,便装入行李之中,适时拿出来,打发一下自己。”

“你进棚之时,我也是刚看不久,对书中所说,一时吸引,故而沉醉其中。”

吕长台说罢,将放置腿上的书卷,放到桌上。

《兵法拾遗》

“一部兵书?”周放有点好奇。

“也算也不算,说不算吧,并未知晓何人所著,倒像是一卷民间杂记。”

“说算吧,确实里面记载的,都是历朝一些发生过的战事,排兵布阵,借势御敌之法,还有注解,倒是奇妙。”

“哦?那倒是一本奇书,长台兄,也对行军打仗,兵法之事感兴趣?”

周放有点讶异。

因为,吕长台怎么看,都像一位文弱书生,说他要考取个功名啥的,倒是合适。

“长台兄一看就是,寒窗苦读,饱读诗书之才。就没打算,去考取个功名,官袍加身,已施抱负?”

“呵呵,周兄过誉了,读了几年之乎者也,倒是真的。

在下年少,谈不上饱读诗书中的才子,至于考取功名,谋个一官半职,在下倒是志不在此。”

“哦,长台兄所言为何?据我所知,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一朝堂前坐。”

“不就为了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官袍加身,能为一方百姓谋福做主。”

周放也是有所疑惑。

“周放兄,所言不差,大部分人嘛,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能一朝出名天下知,

可以光宗耀祖,光大门楣,或自持满腹才华,结交名门,混个门客供奉,也是衣食无忧。”

“但是官袍加身,不见得,就能为百姓谋福祉,贪赃枉法之辈,不乏读书之人。”

“在下志不在此,并非自持清高,无视百姓,在下也是乡下之人,

同为读书人,可谋朝堂,可谋城墙,我志在做,那谋城墙之士,

高墙若危,岂有完地?又何来百姓之福。”

“朝堂亦能出谋献策,宵小之人也有,与其勾心斗角,不如远离来的痛快。”

“当然,目前这只是,在下心中所想。将来何从,不得而知。周兄就当听个闲话,在下羞愧。”。

周放听完吕长台所言之后,立马起身,拱手对他行了一礼。

年纪轻轻当有此见识,有此胸襟,令周放佩服。

让周放对眼前之人,不由起了结交之心,大礼不为过,当得!

“长台兄一句话,说的在下心中,佩服不已。虽为同龄,不及长台兄,不知未分别之时,可否结伴而行?”

“周兄过于秒赞了,一时口舌之快而已,我也孤身,当得同行。”吕长台还之以礼。

两人相望一眼,哈哈大笑,甚是痛快!端起茶碗,相示 ,同饮!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两位并无交际的少年相遇。

在简易的茶棚中,相知相识,空中的雪花还在飘落,茶棚中的两人已相谈甚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