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女儿身,男儿志,我在古代当大官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赵巧月的《女儿身,男儿志,我在古代当大官》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赵巧月这一路十分顺畅,还幸运地得以搭了一对老年夫妻的牛车顺风车来到了临安县城门口路途中同老夫妻交流,赵巧月感受到这个时代读书人颇受尊重,也知道老年夫妻是去远嫁闺女家探亲的,还要继续往前走,并不需要进城赵巧月给他们五文钱和一个红薯作为他们好心相助的报酬不过他们没有接受,她还是悄悄留下报酬后才往城里走去这个时代入城需要看路引和交两文钱入城费,贫穷的赵巧月对于这样的制度很不喜,还是随众交了钱城...

第4章 赵巧月李春梅考前复习 阅读最新章节


原主的肌肉记忆还在,原主的学识她也能用。

赵巧月没有花费多少心思就写出了记忆中的字体和想要的八股文文体内容,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将总结写好,她看了一遍就把它给焚烧得干干净净,给想要探究的李春梅一顿失望。

李春梅当众问道:

“巧月,你写了什么?我们大家有什么消息都说出来共同分享,你这出门一下午这么久就没啥同我们一起分享的吗?”

众人齐刷刷看向赵巧月。

赵巧月迎着众人探究目光,心里轻嗤一声。

说得这么好听,刚才李夫子问问题的时候大家怎么不畅所欲言。

这次参加县试据说有两百人左右,能考中的人数也不过二三十人,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不想中。

这么关键时刻,她吝啬。

赵巧月十分坦然又随意道:

“哦,我第一次来县城,今儿就是去贡院看看,找找路线,避免后日去的时候堵路不能及时抵达,我并没有打探到什么有用消息,不过大家来得比我早一日,想来知道的消息必定比我多吧,你们能同我说说吗?”

众人沉默了,该干嘛就干嘛,将问题留给李春梅。

李春梅是提前来了一日,同大家一道出门了一趟。

可家里给的银钱不多,她没舍得同大家一起凑份子去茶楼坐坐打听消息便回了小院闷头复习。

等大家回来后她有厚着脸皮去问大家,大家伙给她的消息都是些无关紧要的。

李春梅心里难免不平,轻哼一声,面上不好意思道:

“我没钱去那些好地方打听消息,就道听途说一番,这些消息给你说了,有可能误导你,我就不跟你说了,巧月,我觉得我们还是好好复习,努力学习总会有收获的。”

说完,生怕赵巧月再追问什么,李春梅快速拿起书籍看书,不再做声。

赵巧月也没有搭理她,搬着小凳子来到李夫子身边,同她小声探讨着不太懂的学问。

有人见她这样做,也参与进来,这次赵巧月没有避开,该她说的时候就说,有人抢着问问题或是回答问题时她就安静坐在一旁听着,搜集她想要的内容。

快要戌时的时候,她就同李夫子等人告辞回房,吃过夏娘给她准备的伤寒药丸就躺在床上休息了。

是日,赵巧月早早起来,发现她的身体好多了,鼻塞没了,只剩下轻微感冒。

她心情轻松地在院门口打拳,免得吵醒还在睡梦中的人。

等院中传来动静,她收拳回了院子,往灶房走去烧热水。

赵巧月没有洗脸,仅仅漱口刷牙罢了。

出门的时候她有特意看过她的容貌。

同她上一辈子的脸有九分相似,可以说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上辈子有异能的她都要不修边幅扮丑来保护自己。

这个世界她没了力量型异能,仅有大力气和上辈子的拳术,她更需要保护好自己。

出门前,夏娘又按照往常给原主化妆那样给她化了一个粗眉毛黑脸形成的丑妆容,她十分乐意接受了。

现在她没有带化妆品,自是不敢洗脸,让大家发现她的真容,于是她拿着竹筒装了一竹筒水留着喝就把水留给了其他人。

大家出门用早饭的时候,她就将昨日剩下的一个红薯放在炉灶里的烤,等它热方才吃进肚。

用过早饭,赵巧月就拿起她带来的书籍翻阅,进行一番查缺补漏。

这一日仅有晚上,她出门买晚饭和第二日早饭。

晚间,在李夫子的督促下,大家收拾好明日要带进考场的考试工具便早早休息。

翌日寅时,天色漆黑中李夫子就高声催促大家起床。

赵巧月此时已经打拳回院子收拾妥当,坐在走廊下就着昨晚留下的凉白开吃粗粮馒头。

其他人见状,心中不由得一急,动作飞快梳洗又飞快用早饭,恐落在最后。

很快,李夫子就带着她的五个学生步行往县城贡院而去,一边走,一边声声叮嘱大家不要紧张,放松心态迎接考试。

李春梅凑到赵巧月身边,小声道:

“巧月,我知道你成绩不好,肯定十分担心的,不过你这都读书十来年了,比我们多了五六年的时间,我相信你可以考过的,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参加府试。”

赵巧月颇为无语地看向李春梅。

这人是想要安慰她还是想要打击她,这目的真不要这么司马昭之心吧?!

她都不知什么时候她们之间有过节,能让这丫的一次又一次算计她。

赵巧月皮笑肉不笑道:

“借你吉言,春梅你放心,我一定会争取同你一起去府城参加四月的府试。”

李春梅一噎。

平日考差了,赵巧月不是难过得自卑地垂头蔫嗒嗒好几日的嘛,什么时候这么自信了。

打量着赵巧月许久,李春梅自认为赵巧月在虚张声势,等考试成绩出来,有她哭的时候。

想罢,她便没再同赵巧月说话,拎着篮子往前走了几步,同另一个女学生说话去了。

赵巧月觉得无人打扰的状态不错,拎着篮子轻松地走在后面,保证自己不掉队就行。

走了大约两盏茶功夫,她们就来到了贡院大门。

此时,贡院大门外的院子中聚集许多的男女老少。

有参加县试的,也有送亲人考试的。

吵吵闹闹中有两处排起来长长的队。

一队全是男子,一队则是女子。

李夫子见了,赶紧招呼她的学生们也去女子队排队。

排队时李夫子清点人数,随后又跟随她们一起排队,同时又跟她们说了一遍考试流程。

朝廷为了确保科举相对的公平公正,学子进场需要搜身搜随带物品后拿着领到的试卷按照木牌号对号入座号舍。

等待钟声响起答卷,钟声结束便要交卷离开贡院。

考试后试卷实行糊名制度改卷。

改卷两日就能出榜。

出榜后考生还能申请查卷。

不服者可以上诉。

赵巧月觉得这样的考试制度虽然禁锢了自己的想法,僵硬化了点。

可对寒门子弟来说还是不错的,比那什么举察制,九品中正制好多了。

赵巧月正想着,她们这一群人来到了最前方。

贡院门口正中摆放着长桌,有一官员坐在那里。

李夫子上前同他沟通一番,说明她是她五个学生的担保人后这名官员就开始翻找报名册,拿着她们各自的木牌信息对照报名册上的信息。

确保消息无误后他就拿着木牌用其上面的容貌对照着她们的容貌,确定无误便放行。

赵巧月她们同李夫子告辞后就进门了,没走几步就迎来了两嬷嬷带她们来到前方不远处的一间小屋子搜身以及随身携带物品。

至于男子就没有这种待遇,直接在大庭广众下搜身,使得不少害羞的女子垂眸不敢东张西望。

搜身没问题后,再往里走几步,就是领试卷的屋子。

赵巧月她们领过试卷,因号舍号不同就分开走了……

小说《女儿身,男儿志,我在古代当大官》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