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被祖龙偷听心声后,她成了大秦吉祥物

《被祖龙偷听心声后,她成了大秦吉祥物》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嬴政的故事,看点十足。《被祖龙偷听心声后,她成了大秦吉祥物》这本连载中被祖龙偷听心声后,她成了大秦吉祥物,黎姜,古言脑洞,古代言情,系统,穿越,无CP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221章 做国师也是有门槛的,已经写了44.8万字,喜欢看古言脑洞、古代言情、系统、穿越、无CP 而且是古代言情、穿越、系统、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一、作品介绍

《被祖龙偷听心声后,她成了大秦吉祥物》小说是网络作者迢迢不休的倾心力作,主角是嬴政。主要讲述了:他还是加快脚步,就怕回到大阳宫见到的是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宫殿果然,刚刚到了大阳宫前,就能看到宫殿后面不断升起的青烟嬴政额头跳了跳!成何体统!这成何体统!“王上!”黎姜抱着她那个小盐罐子,一脸欢喜的给嬴政行礼“王上,王上不在宫中的这段时间,臣研制出一种细盐”说着将盐罐子递到嬴政身前“此盐只有少量苦味,只要推广开,必能造福百姓”黎姜边随着嬴政往正殿走去,边兴致勃勃的给嬴政介绍嬴政已经听过...

二、书友评价

描述很好,但是时不时就出现个历史盲点和政策盲点还沾沾自喜。五分真的给早了!

从捡人开始完全就看不了了、太恶心了

有女主,有男主,非男女主cp,不狗血,棒棒哒,笑抽抽了,快更新呀!不要计较是否符合逻辑,蝴蝶效应改变历史啥的!开心就对了[吃瓜][吃瓜][吃瓜]真改变了历史,那华夏就是世界第一强国啦,多好

三、热门章节

第119章 对昌平君有救命之恩

第120章 丹药还是弹药

第121章 教育胡亥仁者无敌

第122章 赵高官复原职

第123章 赵高抓黎姜小辫子

四、作品试读


嗯?中常侍做出来的?

知道是中常侍做出来的,扶苏就想着和黎姜讨论一下这个笔,当然,能求来一支就更好了。

等到下了朝,扶苏便一直等到了最后,人群都散去,才来到黎姜的身旁。

这次的会议开的有些久,久到黎姜的两只脚在屁股下面已经变的麻木,没有知觉了。

看到扶苏过来见礼,她起也起不来,只能继续跪坐在这里给扶苏见礼。

【希望扶苏不要怪罪我的失礼,主要是脚麻了啊~】

扶苏没有怪罪黎姜没有起身,而是跪坐在她身旁。

“黎常侍,苏想请常侍替苏制一杆笔。”

可能是因为黎姜刚刚瞪了他,他赶紧补充道:“常侍同苏说一说怎么做的也可,苏自己回去做。”

黎姜恍然。这是来虚心求学来了啊。

于是她不光传授如何制作毛笔,还给扶苏安利了铅笔的种种好处。

“用铅笔之后书写会更加方便,只不过不能在竹简上书写,需要在卷布或者纸张上写。”

这时期大家对纸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但扶苏年纪尚幼,听着黎姜老母猪带胸罩,一套又一套的忽悠。

扶苏脸色渐渐郑重起来。

坐跪在地上对着她便行了一个大礼。

“还请黎常侍大人,不吝赐教,这纸张该如何做?这笔该如何做?”

(秦昭王给范睢下跪五次,请他辅佐,在大秦的时候,尊有贤能之士下跪很普遍。)

黎姜没想到扶苏会如此,现在的他还没有被大儒们教导的过分迂腐。

嬴政对长子扶苏也是寄予了厚望,甚是喜爱的。

扶苏其名来源于《山有扶苏》。

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香草佳木之意。

嬴政能以此命名长子,足以表达对扶苏的喜爱,寄托的无限期望。

【若是多让扶苏多接触一些新事物。】

【好好引导扶苏不钻牛角尖,不被儒学教育的过分迂腐耿直。】

【再和政哥好好培养他们之间的父子情份。】

【是不是将来就能改变扶苏自刎的这个结局?】

【说来说去,还是扶苏不信任政哥,觉得政哥真的会下令命他自尽。】

【所以秦二世和赵高矫诏,扶苏才会相信这圣旨是真的,才会拔剑自刎,劝都劝不住。】

【哎,可惜那时候政哥已经死了…】

嬴政正骑着马,为了保住他长子的的清白全力厮杀。

结果就听到黎姜说了这么长一大段。

顿时就一怔,扶苏不是秦二世?

秦二世另有他人?

赵高和秦二世居然害得他长子扶苏自尽?

这些话实在是新息量太大了。

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废王安就找到了机会,一剑对着嬴政捅了过来。

“王上!!!”

蒙武目眦欲裂,赶紧策马奔向嬴政。

嬴政别说是一愣神,就是愣神两次,废王安都不是他的对手。

嬴政看着已经到了胸前的长剑立刻身体往后仰,躺在马背上躲过了攻击。

反手举起长剑挑开废王安的剑。

先不说这身高优势,就是废王安本身的武力值也没有嬴政高。

韩国能十几年如一日保持那么大一块地方,而秦国却从一小块地方,变成六国之首。

和国君有脱不开的关系。

别说一个废王安。就是两个绑一起都不是嬴政的对手。

嬴政收敛心神,将注意力都放在战场上,心里将对黎姜的怒气怨气都发泄在了废王安身上。

他在咸阳的时候,黎姜天天说那些个没有用,不着边际的话。

小说《被祖龙偷听心声后,她成了大秦吉祥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